天气提醒:
【泸检榜样】杨晓瑾:用爱守护 绽放未检之花

“一切为了孩子,为了孩子的一切,为了一切孩子。”作为一名未检检察官,杨晓瑾心中有爱,眼里有光。

从事未检工作十余年来,她始终用心用情用法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,先后荣获云南省未成年人检察“业务标兵”,云南省检察机关“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优秀讲师”,云南省检察机关“先进个人”,“泸水市十佳政法干警”她所承办的案件曾被评为“全省优秀诉讼监督案件”,她带领的未检团队被授予“云南省青少年维权岗”。

面对扫黑除恶“浩如烟海”的案卷材料,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,抽丝剥茧、层层梳理、全面分析、深挖细查,用忠诚与担当办好每一件案件;面对强边固防新挑战,她围绕上级重大部署和当地实情,克服困难,齐心协力,提质增效,以饱满的热情投身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中,传递着检察正能量;面对失足而深陷涉诉压力、学业荒废、前途未卜的孩子,她用爱心和耐心引领他们走出困境,拨正他们即将扭曲的人生轨迹。数十年如一日的匠心精神让她成为了播撒爱心和希望的“未检妈妈”,成为了扫黑除恶、执法办案的“排头兵”……

播撒爱心和希望的“未检妈妈”

2013年泸水市检察院正式组建未检办案组时,办案组只设有一名检察官和一名书记员。没有职务,没有单独的办公室,只有刚起步的困惑和摸索,她迎难而上、勇挑重担,义不容辞地将未检工作扛上了肩头,办理了全州半数以上的涉未刑事案件。

2022年未检统一办理推进后,工作模式极富挑战性,凭着她的一股“牛劲”,从三大环节入手创新工作思路,完善工作机制。在一摞摞的卷宗前,她坚持“零容忍”态度,准确指控犯罪,加大提前介入、引导取证力度,积极践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宗旨;在案件背后一个个的家庭中,她坚持依法惩戒和精准帮教涉罪未成年人相结合,忙于走村入户,深入挖掘和剖析涉罪未成年人犯罪原因,注重保护其隐私,落地落实特殊制度和矫治措施,帮助其尽快回归社会;案件反映出社会治理漏洞时,她敏锐察觉并开展调查,依法履行检察监督职能,结合办案推动解决社会治理问题,推动构建全社会未成年人保护大环境,取得了“办理一案,治理一片”的良好效果;发现因案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时,她积极协调教育、卫健、民政、司法行政等部门综合落实身体康复、经济帮扶、生活安置、法律援助、复学就业等多元救助;发现具有严重不良行为的“熊孩子”时,她推动落实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相关实施办法,强化检察环节与专门学校矫治教育对接,及时将其送入专门学校进行矫治教育。她积极投身到全市控辍保学、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、普法强基等工作中去,将犯罪预防工作面辐射到农村少年儿童及家长身上,创新普法形式,充分发挥基层集群作用,培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良好的法治观念。

用法律教育在校人,用真情感化边缘人,用理性引领迷路人,用信任挽救失足人……多年来,她用心诠释着“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的未成年人检察故事,孩子们亲切地叫她检察官妈妈。

执法办案中的“排头兵”



怒江“12-18”黑社会性质组织系列案件是被中央挂牌督办的几起涉黑大案,案情重大复杂,作案时间跨度长,涉案人数众多,每一起案件卷宗都有数百卷。她被抽调参与办理案件后,认真钻研相关法学理论,“吃透”扫黑除恶相关法律文件、司法解释,了解扫黑除恶政策界限、工作重点、办案疑难点,夯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识储备。在此期间,还得兼顾泸水市正在办理的由省检察院挂牌督办的两起涉黑恶案件。当时的工作强度和压力非比寻常,她的办公室桌上出现了各种药瓶,柜子里出现了毯子、牙刷等生活用品,把办公室变成了家,一干就是16个月。为保障案件深挖彻查,她和伙伴们通过提前阅卷、案件会商等对疑点、难点抽丝剥茧,完善证据。不放过一个细节,不忽视每一个疏漏,通过积极有效的检察履职,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、精准指控。提起公诉后,她和伙伴们全力备战庭审,严格审定“三纲一书”,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增强庭审应对能力。在一个个涉黑涉恶案庭审中,她与伙伴们有理有据的辩驳,正气凛然、字字铿锵,答辩意见和对庭审突发情况的处理应对,获得了指导领导的充分肯定。


一条条证据呈现,一桩桩案子破解,都是因为有着大量像她一样的同志,凭着理性、专业、坚守,保证各项工作沿着法治的轨道不断向前。她用忠诚与担当,成为了执法办案中的“排头兵”。

她常说,“未检案件不同于其他案件,每一个案件,对于未检人来说,都是不平凡的‘大要案’。因为案子背后关乎的不仅是一个孩子、一个家庭,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,我希望可以用法治的力量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。”

在检察队伍中,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,还有很多很多检察干警,像她一样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用一个个“小案”、一件件“小事”守护着民心、守护着家园,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与使命,她们将时刻以不同的角色积极传递着检察人的情怀和温度。


文字丨第二检察部 编辑丨李雅珊
校对丨祝春兰 审核丨董 翔